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

聖誕送禮為什麼?

聖誕臨近,有沒有為買禮物煩惱?替誰揀選最合適的禮物,有時真是費煞思量。本文歸納買禮物的各種心態,未必能夠減輕你的煩惱,但起碼讓你察覺自己的心理狀況。

不說不知,送禮這種習以為常、不加思索的「指定動作」,竟然是社會學、人類學、心理學、市場營銷等硏究範疇,其社會功能有很多不同的論述,這裡不談抽象概念,只着眼於讀者有切身體會的送禮心態。約二十年前,美國一組學者作了實地調查,追隨十五人聖誕購物,邊買邊訪問,發現對不同的受禮人,送禮者會採用不同的心態,可歸納為五類。

(一)「我重視你,所以送一些你喜歡的東西給你。」這心態最常見,對象可以是兒女、父母、配偶、朋友,重點是令他人開心,多會根據對方的喜好選購。以這種心態,愈熟悉對方,揀禮物愈容易。大家有否試過不肯定對方喜歡什麼而煩惱?有沒有試過去年買了一份對方不大喜歡的禮物而今年買得戰戰兢兢?想起這些情況,不禁要問,我們能否重視某人,卻不大熟悉某人?答案顯然是肯定的。接下來的問題是,既然不熟悉,為什麼還會重視?既然重視,為什麼竟然不熟悉?

(二)「我要照顧你的需要。」通常是妻子對丈夫或母親對兒女,禮物未必為受方歡喜,卻都是比較實用的,如衣服、鞋襪等。雙方的關係通常較為親密,常見與心態一並存。以這種心態買禮物是容易的,除非對方根本沒有任何「需要」。試想一位行動不便、無甚嗜好的老人,整天在家看報紙看電視,他有什麼「需要」?事實上,他最需要就是得回失去的健康,沒有禮物能夠滿足這個需要,沒有人能夠滿足這個需要。

(三)「我想安慰你。」這種心態不常見,例如某人失去至親,你送禮以表示慰問;或某人丟失一樣東西,你送禮以作「補償」。

(四)「我送你這件禮物,因它對你有益處、有價值。」以這種心態送禮,書籍是典型的禮物。送禮者不大關心對方的喜好或需要,只想對方擁有一件「寶物」。送禮者通常不會為揀禮物煩惱,因為他以自己的喜好為依歸。

(五)「我送禮,是禮貌,代表我們之間仍然存在着某種關係。」換句話說,我送你禮物,只因人人都是這樣送禮物。以這種心態揀禮物,不用花心思,卻往往最令人煩惱,因為根本不想花心思。這裏帶出一個道理,煩惱的源頭,不在乎付出的多寡,只在乎願意不願意。若果聖誕節選購禮物令你煩惱,是不是有些人你根本不想送禮,卻礙於習俗或別人的期望覺得必須送禮呢?

聖誕派對交換禮物屬於哪一類?嚴格來說,它已超出上述分析的範疇,因為禮物沒有明確對象。「我參加,因為人人都參加。」可說最近似第五類吧。

(2011 年 12 月 17 日 信報副刋)

學術參考:
Cele Otnes, Tina M. Lowrey, Young Chan Kim (1993), “Gift Selection for Easy and Difficult Recipients: A Social Roles Interpretation,”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, 2, 229-244.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