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

三種形態

這是「男子百米系列」最後一篇,為免各位一頭霧水,讓我重溫一下:

(一)男子百米的「行業」演化:介紹「百強」和「破百」的概念,原是為了尋求一個跨時代比較跑手的方法,卻無意中發現項目過去三十年的演變,呈現一般行業「整合、成熟、壟斷」的典型模式……

(二)其實我們沒進步:再發現儘管世界紀錄不斷向前,整體來說我們並沒有愈跑愈快。

(三)偉大的定義:「發明」了「偉大指數」,用以比較劃時代跑手,說保特是「最」偉大,現在言之尚早。這是截至 2009 年 8 月 23 日的排名(這與原來的版本有點差異,略去了 Mel Lattany 和 James Sanford 兩位「前輩」。他們的跑手生涯始於 1980 年之前,故是次研究不能真正反映其實力):

 跑手偉大指數破百次數破百壽命*最後破百首次破百 
1Carl LEWIS4.45431319931981$2
2Asafa POWELL2.5532620092004$2+
3Maurice GREENE1.934820041997$1
4Ben JOHNSON1.5923519881984 
5Calvin SMITH1.4212919901982$1
6Usain BOLT1.412220092008$3+
7Leroy BURRELL1.2617619941989$2
8Ato BOLDON1.2317620011996 
9Linford CHRISTIE1.02161019951986 
10Frank FREDERICKS0.95221420021989 
11Tyson GAY0.8910420092006+
12Dennis MITCHELL0.7418919961988 
13Donovan BAILEY0.6312419981995$1
表:1980年後男子百米偉大跑手排名(1-13)
* 破百壽命 = 最後破百和首次破百之間的年數
$n 破世界紀錄次數
+ 未退役,截至 2009 年 8 月 23 日

重溫排名,當然有目的。從每人第一年破百開始,我把他們每年的偉大指數繪圖,從而窺探跑手生涯的高潮與低谷,發現數種「形態」,歸納如下。

這是最「正常」的形態,第一、二、四、七位跑手都屬這類形,高峰在第三至第五年出現。劉易斯和鮑維爾都有多於一個 peak,是他們能夠穩據榜首的原因,前者更是「長跑長有」,第八年那個 peak 不在話下,第十一年仍能造出接近 0.5 的成績,真是難得。

劉易斯之外,還有兩棵「長青樹」……

英國的基士堤和納米比亞的 Frank Fredericks,兩人的高峰都是第八年,與劉易斯的第二個高峰不謀而合。「8」點解咁特別,我當然冇答案。

Calvin Smith 點解响度?他的形態自成一格,亦即不屬於任何一格;妙卻妙在,把他的軌跡倒轉來看(左右調轉),頓時變成另一棵「長青樹」:第三年有一小高峰,第八年來個大高峰。真係玩味……

「長青樹」形態的三位跑手,分別排第五、九、十位。

第三種形態,好像 skip 了「提升」的步驟,一進舞台已經一鳴驚人(接近 0.5 已是了不起),當中表表者固然是保特。但不要忘記,他的第二年還未完結,往後的軌跡怎樣走,只有讓時間告訴我們。這形態包括了第三、六、八位跑手。

說到這裡,頭十位跑手已有經有「著落」,餘下三位(11-13)沒有明顯的形態:

要打進頭十位,至少一年接近 0.5;打進頭五位,至少兩年接近或略破 0.5。

OK,「男子百米系列」就此結束,以後有機會或會看看百一米欄,談一談劉翔的去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